跳至主要内容

Google News Initiative 一年回顾(附个人想法)

Google 博客报告了 Google News Initiative(Google 新闻计划,GNI)创立一年以来的成果。

GNI 去年创立时 Google 的想法是希望新闻业与 Google 能够一起成长、繁荣发展。因为恰恰是 Google 等免费互联网服务的出现使新闻业盈利能力每况愈下,欧洲新的版权法甚至要对 Google 在搜索或新闻中显示的新闻标题、片段收取费用,否则用户搜索新闻只能看到一个媒体名称

我理解,Google 努力帮助新闻业发展也是在帮助自己,因为搜索和消费新闻仍然是 Google、YouTube 等所提供服务很重要的一个门类。往大处说,新闻是人们保持信息通畅、对国家及政府实施监督权、在关键时刻作出明智判断的基础。

一年以来,GNI 在 19 个国家有了 50 个合作伙伴,通过 Subscribe with Google(SwG)这个途径,它们能够更快地获得新闻订阅用户。这些合作伙伴有《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Nine Publishing 等。

《卫报》鼓励用户给它捐款或者成为会员以支持高品质新闻报道内容能够持续下去,GNI 与《卫报》在这方面进行合作的服务也将很快与用户见面。

GNI 还致力于提升新闻报道的质量,促进高品质内容的生成。GNI 新闻实验室(News Lab)去年培训了 30 万个记者如何使用网络新闻工具,明年这方面的培训内容将触及 50 万记者。

假新闻的传播危害可大可小。GNI 与国际事实检查网络(International Fact Check Network)以及全球数十个新闻工作室合作来反击假新闻的传播。GNI 还支持多个国家国内的新闻计划(News initiatives)的工作。


GNI 宣布将发布两个事实检查工具以帮助事实检查者更有效地工作。一个能帮助记者很容易地把结构化的数据添加到事实检查内容里去,另外一个则可以很快地找到多个话题的经过事实检查的文章。APIs 将使开发者也可以很好地利用事实检查。

Google 还关心和教育下一代人掌握能够区分网络上的内容是“事实”还是“虚幻”的能力。为此,Google.org 去年拿出 1 000 万美元发起全球媒体素养运动(global media literacy campaign)。这包括与合作伙伴合作教育青少年儿童获得某些媒体素养,以及通过 YouTube 创作者传播某些媒体素养知识。Google 还在欧洲进行了类似但又有针对性的项目。

GNI 还支持创新媒体载体的发展。Google 贡献了 500 多万补助音频创新项目,与 YouTube 合作推出 2 500 万美元的可持续内容创作项目,支持了 87 个内容创作者。

GNI Cloud 项目为了支持中小型新闻机构,免费提供了 6 000 多套 G Suite 许可和 100 万美元的 Google Cloud 积分给 100 多个新闻机构。

Google 希望通过合作和资助能够建立起一个健康发展的新闻产业。

【附一些我的个人想法】

1. 保证高品质新闻内容层出不穷。

纸质媒体的没落已经相当严重了。纸质书可能还有不少受众,但现在很难看到有人通过报纸去了解最新的新闻。报纸在时效性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报纸(媒体)开始只提供电子媒介这种阅读方式。

即使在网络上,若干高水平的新闻媒体纷纷推出付费订阅的模式来维持生存。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单凭访问量和广告已经不能保证它们的发展了。Google、Facebook 在国外往往被归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这当然是一个原因。GNI 可以看作是 Google 对此指控的回应。Google 的做法,也许是出于商业利益方面的考量,甚至可以看作是类似公关性质的行为,不过我认为 Google 至少在想办法解决问题,并有了一些成果和经验。

Google 显然是想维持一个健康发展的新闻产业的。这种动机也可能产生比较积极的社会效应,即保证了一个高品质新闻内容层出不穷的商业环境。我认为后者是至关重要的,哪怕 Google 并没有这方面的意思。也就是说,商业利益驱使下的某些行为也可能对社会产生某种积极作用。

新闻媒体生存环境逐渐恶劣,一个结果是,高水平的新闻报道内容都被付费墙保护起来,大多数人可能只能通过其他媒体的二次转述了解到这些报道的大概。免费的“其他媒体”里面当然也有不错的,水平不会一样。我只是觉得也许“付费订阅”会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新闻阅读模式。你喜欢某个媒体、信任某个新闻机构,付费订阅应该是最好的支持它的方法。

第二个结果是,免费的新闻媒体会寻找其他方式盈利,比如不使用显示广告,将广告内容以正常内容的形式呈现的 BuzzFeed。读者可能以为自己在看新闻或原始内容,实际上则是在消费广告。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好的广告甚至值得反复欣赏。我认为媒体应该恰当地表明自己的内容到底是广告还是新闻,不应该瞒着读者。

2. 公民媒体素养的养成。

Google 另外的一个做法值得注意和称赞,那就是侧重于培养青少年的媒体素养。

Google 发起的 Global media literacy campaign,Google 翻译将其译为“全球媒体扫盲运动”,我认为“扫盲”不太恰当,所以写成“媒体素养”。实际上两者是一回事。

青少年是社会未来的公民,公民是应该有知情权的。可是,通常青少年大脑一片空白,比较简单,并不具备识别网络上各种信息的能力,可以看作是处于“文盲”状态。扫盲,就是教育他们具备基本的媒体素养,使其能够有意识和能力鉴别真伪。

一个事件发生了或者一个言论发表出来了,“听风就是雨”,不是具备媒体素养的表现。我以为具备媒体素养的人,应该能够有办法找信息,找证据,认识得到“事实”与“观点”之间的差别,具备基本的逻辑思维能力,且在观点和事实层面均保持谦虚克制的态度。

前面文章里我说,假新闻的危害可大可小。人们都不喜欢谣言和假新闻,也可能非常反感别人将自己所持的观点、认识说成是“假”的,因为这里面隐含有对一个人“智识”的判断。如何打击谣言?我看到 Google 致力于从基础和源头做起。培养具备媒体素养的公民,就是减少假新闻、谣言传播的土壤,这可以说是釜底抽薪的解决办法。

总结起来就是,我认为 GNI 的工作(包括理念)至少在两方面对社会有积极作用,一个就是使高品质新闻报道不至于消亡,甚至能够有良好的商业模式发展下去;第二就是对培养耳聪目明的社会公民有积极意义,间接地扩大了高品质新闻报道内容潜在的受众。这两点我认为是值得我们关注并体会的。

评论

  1. 匿名3/22/2019

    “在关键时刻作出明智判断的基础”
    “作”应改为“做”。

    回复删除
    回复
    1. 谢谢提醒!

      “作”与“做”在使用上有些差别,有时候又可以通用,参考下面这篇文章。

      http://xh.5156edu.com/page/z9007m3693j18792.html

      文中说,宾语是双音节动词比如“判断”时,用“作”较恰当。

      我以为,“做”后面接具体的事物,比如“做饭”、“做家务”;“作”后面一般是抽象的词汇,比如“作准备”。

      所以我觉得此处写“作判断”是没有问题的。

      删除
    2. 匿名3/22/2019

      这篇文章很不错 :-D

      删除

发表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Gboard 继续增加关键功能

在 Android 上,Google 拼音是一款简洁、高效的中文输入法,再加上 Google 手写输入,Google 给 Android 用户提供了一整套中文输入工具。 Google 拼音的 Windows 版本早已不再更新,用户无法同步自己的输入习惯,其 下载页面现在也无法找到了 。不过在我看来,Google 拼音仍然是 Windows 上少有的简单、可靠、美观、低调的中文输入法。这款软件即使不再更新,功能也不健全,但仍然特别好用。 在移动设备上,Google 在 Google 拼音等输入法之后又推出 Gborad,把移动设备上的输入体验提升到另外一个层次。 最近我注意到 Gboard Beta 版本增加了“剪贴板”功能。这个功能之前已有报道,现在终于可用,是一个重要的、有用的输入辅助工具。简单说就是,用户可以把自己复制的内容存放到剪贴板,如果有多次复制,剪贴板会记忆用户复制过的内容,方便用户随时选取使用。用户还可以固定某些复制的内容,使它们更为突出地显示在剪贴板里。 这显然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如果用户经常在手机或平板上处理文字内容的话。否则,用户就必须把自己可能需要使用的复制的内容存在其他文档或者应用比如 Google Keep 里,然后一遍一遍地去复制、粘贴。这个功能使这些操作在 Gboard 应用里就可以实现。 Gboard 还改变了右下侧“确定”按钮的形状和功能。形状从圆形变成矩形。功能上,长按会出现单手操作和 Emoji(表情符号)按钮,如下图所示。这与左下角的 Emoji / 单手操作 / 设置综合按钮类似。 我认为唯一不足的地方是,Gboard(Android)中文输入法一直没有书名号(《》)按钮,只能以书名号的另外一种形式(『』)代替。 Gboard 重新设计了 Emoji 的布局,现在变成菜单在顶部,下滑式查看、选择表情符号的设计。以前是左右滑动。在贴纸、动态图(GIFs)搜索方面没有变化。 综合来看,Gboard 现在内置了包括 Google 搜索在内的 9 个关键功能,其中搜索、翻译等相关功能需要联入互联网,文本处理操作(移动光标、选取、复制、粘贴等)、剪贴板两个功能可以离线使用。主题、悬浮键盘则属于个性化键盘设置。 上述这些变化包括其他一些变化在 9To5Google 的一则报道 中有

Google Chrome 增加 DuckDuckGo 搜索

Google Chrome 浏览器增加了 DuckDuckGo(DDG)搜索引擎选项,据 TIME 报道。DuckDuckGo 是一款注重隐私的搜索引擎,它不记录用户的搜索历史,加密用户的搜索,不允许广告商追踪用户的浏览习惯。 Chrome 在全球 60 多个市场添加了 DDG 这个选项 ,给用户更多选择。法国用户还可以选择法国的搜索引擎 Qwant 作为自己的默认搜索。之前,用户需要安装 DDG 的 Chrome 扩展以切换到自己喜欢的搜索服务里。 DDG 创始人赞赏 Google 意识到给用户提供能够保护隐私的搜索服务这一选项的重要性。 DDG 的名称较长,用户记起来比较不容易。去年年底, Google 将自己所拥有的网址 Duck.com 移交给 DDG 。不清楚 DDG 是否因获得此域名而有掏钱给 Google。以前,用户输入 Duck.com 会被导向 Google 网站。Google 获得 Duck.com 域名是因为收购了视频技术公司 On2。Google 还拥有大量域名,包括对 Google 这个词拼写错误的很多情况。 Chrome 增加 DDG 搜索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因为不少用户希望使用更能保护自己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服务。Chrome 一直以来都默认提供若干搜索引擎供用户选择,在中国大陆有360、百度、搜狗、Bing。 DDG 的创始人 在 Quora 有文章 阐述 DDG 与 Google 搜索的不同及其优势所在。

Google解释为什么巴勒斯坦没有在Google地图上标记出来

一个位于加沙的记者组织注意到巴勒斯坦国在Google地图上完全消失,以色列取而代之,引发中东媒体报道和网友愤怒,继而出现对Google的抵制和网络请愿活动。巴勒斯坦记者论坛谴责Google的犯罪行为,要求Google撤销其决定,并向巴勒斯坦人民道歉。 网友指出,巴勒斯坦地区在地图上的显示是:划定界限但未予标记。Google宣称,7月25日Google地图并没有删除巴勒斯坦,对这一区域的标记从未改变过,也从未标记过“巴勒斯坦”。Google承认,出现了一个故障(Bug)致使“约旦河西岸”和“加沙”标记被移除,Google随后恢复了此标记。 此外,点击此区域内的城市,Google的确将其标记为“巴勒斯坦的”,“巴勒斯坦”被视为法理上的主权国家,2013年联合国指定将“巴勒斯坦领土”称呼改为“巴勒斯坦“。 与Google地图不同的是,Bing地图的确将巴勒斯坦标记出来,部分巴勒斯坦人表示已转至Bing地图。Apple地图则既没有标记此区域,也没有将其与以色列划分开。 此事表明,Google、Apple、微软等公司在如何呈现某一地区时必须小心谨慎。Google地图利用内置的、第三方和公共数据,仍然需要额外注意政治敏感地区的标识。 《华盛顿邮报》的作者继续指出Google知识图谱的错误或偏差。例如,将台湾列为独立的国家;将爱尔兰第四大城市称之为”德里“,一个非正式而属于民族主义的称谓;将耶路撒冷归为以色列的首都;克里米亚的归属则根据搜索来自乌克兰或俄罗斯而不同。 奇怪的是,天涯论坛早在2010年就有人开始讨论此事,即Google地图上没有巴勒斯坦。最后的一条回复出现在2013年,其判断是Google被封杀有一定的道理。疑问是,帖子的发布者没有给出任何截图或网络报道连接,怎么就能够对这种消息展开讨论或判断? 关于Google知识图谱的错误或偏差,我个人认为了解事实需要个人的分析判断。知识图谱并不是完全地准确,甚至会有错误,用户可以随时进行反馈指出哪些内容不准确。维基百科,新闻报道,也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准确和权威。无论是人类的工作还是机器的生成,都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好在,人是具有这种获知准确信息的能力的,只要愿意。 Engadget报道 https://www.engadget.com/2016/08/10/google-explains-wh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