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时代及广告屏蔽活动的发展给Google带来新的压力与挑战。Google意识到了这种变化,正在寻求应对之策。
5天前我在Google+分享了一个Wired网站上的观点,即移动应用的发展意味着Google搜索的终结。这是一种大胆超强的预测,但不无道理。移动时代的兴起使得人们较少进行桌面搜索,取而代之的是移动应用的流行。昨天,在Solidot网站看到一则消息,我也分享到了Google+上。内容是:伊朗博客之父认为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正在杀死Web。
另外就是无处不在的广告屏蔽活动。必须承认的是,这种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互联网体验,或者说,广告总体上是令人厌烦的。《卫报》1号的一篇文章分析,Apple在iOS 9中增加的Safari浏览器广告屏蔽扩展将损害出版商特别是Google的商业利益。出版商极少数实行付费订阅,大多数还是依靠互联网广告;Google更是如此,绝大多数收入来自广告。
Apple也有自己的广告业务iAds。据我所知,Apple的这一政策只限于浏览器广告屏蔽,应用中的广告是无法屏蔽的。除了Apple的这一新举动之外,Evernote、Instapaper、Pocket等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去除广告,提供给用户清爽阅读界面或稍后阅读服务。它们都有付费方案,因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即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但问题是:如果没有免费的互联网内容,这些服务又如何生存?
上面提到的伊朗博客之父在其博客中表达了对移动应用和广告屏蔽的看法。其博客题目是:A Note on Future of Internet。互联网内容根基在于广告,目前的趋势似乎是对广告的多种方式的屏蔽,而移动应用又将内容圈在自己内部,这两方面的发展注定要打击到开发的因特网和以此为生的公司。
Google也意识到这种转变,桌面搜索份额的下降就是证据之一,因而有了若干应对之策。
首先是Google Now。这是Google非常重要的一款应用。为用户提供多方面信息,Now On Tap则可以智能地向用户立即反馈搜索信息,使搜索变得更为简洁。但这不只是一款应用。Google Now甚至在计划整合其他应用,让自己的位置处在应用的顶端,而不是平行关系。Google Now的未来还有待期望。
其次是AMP计划,即Accelerated Mobile Pages。这项开源计划旨在极大程度地提高移动互联网的体验。Google寻求与出版商及其他互联网公司合作,使移动网站页面不那么令人讨厌,促使人们更多地点击互联网链接,有更好的浏览器阅读体验。
Project Fi已经在美国几个城市得到应用,Project Loon则处于试验阶段。作为互联网公司,大多都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接入互联网,Facebook也在这方面有所努力。最近的焦点是在印度提供免费互联网的举措。
Google还在努力应对移动应用碎片化的变化。
移动应用现在是无处不在。常常情况是,一项任务有多个应用能够完成,而一个应用基本上只能处理一项事情。比如说,看新闻、社交、照片存储、看天气、听音乐都有很多应用可供选择,但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应用无所不包则又不为人所待见,所以Whatsapp只能聊天,Instagram只能分享照片,等等。我的意思是,互联网公司都推出尽可能多的应用服务,但服务功能更少因而也更突出。
Google也跟随了这一趋势。照片应用、聊天应用和社交应用,都出自之前的Google+服务。之前的Google+有多个独立功能,包括照片、群聊、页面及本地。但这并没有改变人们的社交行为模式,因而才出现了后期的立足于社群/收藏集的调整。Google不久前还推出一款叫做Who's Down的应用,只是为了知道目前自己的朋友哪些是有空可以出来玩的,目前仍处于邀请使用阶段。
碎片化背后需要一个身份认可。在这方面,Google通过Gmail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这对Google来说很重要。用户可以选择使用哪些服务,但Google账号则是所有服务数据的身份拥有者。
开发的互联网会不会越来越封闭,移动互联网是否就意味着未来?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内容不像以前那样都产生在开发的互联网中而能被搜索引擎能够检索了。越来越多的内容为互联网公司所有,圈子内的用户可访问。这的确是一种趋势,更多的内容Google也搜索不到了,所以说Google难免会遭受到这种发展的打击,Wired的那篇文章预测说Google搜索的末日也有一定的道理。
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无处不在,可穿戴设备也蓄势待发。人们会不会更不愿意长时间打理手机等移动设备,假设有一个智能机器人伴随其左右呢?这里所说的机器人来自互联网,无形而无所不在。回到之前提到的Google Now上面,与之呼应的是Google还在人工智能方面开展研究。如果是互联网会更多的走到移动设备上,那么人工智能则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应用都能够实现人机对话,但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的基本上还不存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突破将很大程度上改变互联网的整体形态,即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其次是Google改组之后的Alphabet公司。Google似乎希望发展成为一个集团而不只是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有多项业务支撑集团,如无人驾驶汽车、生命科学研究、互联网电讯服务、互联网媒体平台等等。这也算是Google应对互联网变化的战略调整之一。
所以,我的观点是:移动互联网并不就是未来,互联网是否会越来越封闭则未可知。
必须注意的是,本文讨论的互联网封闭与否并不包括互联网审查与封锁,而是在言论自由前提下互联网内容是为所有人可访问还是平台内用户可访问。而广告屏蔽趋势则可能助长开放的互联网向封闭端移动的趋势。
5天前我在Google+分享了一个Wired网站上的观点,即移动应用的发展意味着Google搜索的终结。这是一种大胆超强的预测,但不无道理。移动时代的兴起使得人们较少进行桌面搜索,取而代之的是移动应用的流行。昨天,在Solidot网站看到一则消息,我也分享到了Google+上。内容是:伊朗博客之父认为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正在杀死Web。
另外就是无处不在的广告屏蔽活动。必须承认的是,这种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用户的互联网体验,或者说,广告总体上是令人厌烦的。《卫报》1号的一篇文章分析,Apple在iOS 9中增加的Safari浏览器广告屏蔽扩展将损害出版商特别是Google的商业利益。出版商极少数实行付费订阅,大多数还是依靠互联网广告;Google更是如此,绝大多数收入来自广告。
Apple也有自己的广告业务iAds。据我所知,Apple的这一政策只限于浏览器广告屏蔽,应用中的广告是无法屏蔽的。除了Apple的这一新举动之外,Evernote、Instapaper、Pocket等都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去除广告,提供给用户清爽阅读界面或稍后阅读服务。它们都有付费方案,因而成为一种商业模式,即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但问题是:如果没有免费的互联网内容,这些服务又如何生存?
上面提到的伊朗博客之父在其博客中表达了对移动应用和广告屏蔽的看法。其博客题目是:A Note on Future of Internet。互联网内容根基在于广告,目前的趋势似乎是对广告的多种方式的屏蔽,而移动应用又将内容圈在自己内部,这两方面的发展注定要打击到开发的因特网和以此为生的公司。
Google也意识到这种转变,桌面搜索份额的下降就是证据之一,因而有了若干应对之策。
首先是Google Now。这是Google非常重要的一款应用。为用户提供多方面信息,Now On Tap则可以智能地向用户立即反馈搜索信息,使搜索变得更为简洁。但这不只是一款应用。Google Now甚至在计划整合其他应用,让自己的位置处在应用的顶端,而不是平行关系。Google Now的未来还有待期望。
其次是AMP计划,即Accelerated Mobile Pages。这项开源计划旨在极大程度地提高移动互联网的体验。Google寻求与出版商及其他互联网公司合作,使移动网站页面不那么令人讨厌,促使人们更多地点击互联网链接,有更好的浏览器阅读体验。
Project Fi已经在美国几个城市得到应用,Project Loon则处于试验阶段。作为互联网公司,大多都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接入互联网,Facebook也在这方面有所努力。最近的焦点是在印度提供免费互联网的举措。
Google还在努力应对移动应用碎片化的变化。
移动应用现在是无处不在。常常情况是,一项任务有多个应用能够完成,而一个应用基本上只能处理一项事情。比如说,看新闻、社交、照片存储、看天气、听音乐都有很多应用可供选择,但另一方面,如果一个应用无所不包则又不为人所待见,所以Whatsapp只能聊天,Instagram只能分享照片,等等。我的意思是,互联网公司都推出尽可能多的应用服务,但服务功能更少因而也更突出。
Google也跟随了这一趋势。照片应用、聊天应用和社交应用,都出自之前的Google+服务。之前的Google+有多个独立功能,包括照片、群聊、页面及本地。但这并没有改变人们的社交行为模式,因而才出现了后期的立足于社群/收藏集的调整。Google不久前还推出一款叫做Who's Down的应用,只是为了知道目前自己的朋友哪些是有空可以出来玩的,目前仍处于邀请使用阶段。
碎片化背后需要一个身份认可。在这方面,Google通过Gmail积累了大量的用户,这对Google来说很重要。用户可以选择使用哪些服务,但Google账号则是所有服务数据的身份拥有者。
开发的互联网会不会越来越封闭,移动互联网是否就意味着未来?
因为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内容不像以前那样都产生在开发的互联网中而能被搜索引擎能够检索了。越来越多的内容为互联网公司所有,圈子内的用户可访问。这的确是一种趋势,更多的内容Google也搜索不到了,所以说Google难免会遭受到这种发展的打击,Wired的那篇文章预测说Google搜索的末日也有一定的道理。
目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设备无处不在,可穿戴设备也蓄势待发。人们会不会更不愿意长时间打理手机等移动设备,假设有一个智能机器人伴随其左右呢?这里所说的机器人来自互联网,无形而无所不在。回到之前提到的Google Now上面,与之呼应的是Google还在人工智能方面开展研究。如果是互联网会更多的走到移动设备上,那么人工智能则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应用都能够实现人机对话,但能够理解人类语言的基本上还不存在。人工智能研究方面的突破将很大程度上改变互联网的整体形态,即在移动互联网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其次是Google改组之后的Alphabet公司。Google似乎希望发展成为一个集团而不只是互联网搜索引擎公司,有多项业务支撑集团,如无人驾驶汽车、生命科学研究、互联网电讯服务、互联网媒体平台等等。这也算是Google应对互联网变化的战略调整之一。
所以,我的观点是:移动互联网并不就是未来,互联网是否会越来越封闭则未可知。
必须注意的是,本文讨论的互联网封闭与否并不包括互联网审查与封锁,而是在言论自由前提下互联网内容是为所有人可访问还是平台内用户可访问。而广告屏蔽趋势则可能助长开放的互联网向封闭端移动的趋势。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