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五月, 2016的博文

Google最新发布的聊天应用:Spaces、Allo和Duo

Google在I/O 16之前不久 发布了Spaces(空间) ,博客标题中明确表示此应用是一个“小组分享工具(a tool for small group sharing)”。使用此应用很容易感受到其特点是:分享内容不公开、链接邀请参与、移动应用整合了Google搜索和YouTube。 我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到,通过这个工具可以实现小规模人群对一个话题或事件的讨论,比如几个认识的朋友周末去哪里玩的讨论,或者对一个链接报道的新闻几个人有什么看法,等等类似的。可能这个空间有些类似于Google+的社群讨论,实则不然。加入G+社群除了分享内容之外如果只是为了获得信息还可以什么都不做,看别人发布的内容。空间则不特别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立的,因为信息大多是聊天信息,更随意。VentureBeat网站的一篇文章则写道,空间 类似于社群,但没有Google+ 。 空间是Google的一个小尝试,未来甚至还可以搞更多其他尝试。用户现在已经不需要一个G+账号去使用“空间”等服务。自从Google将个人信息页从G+迁移到Google About Me页面之后,G+并不是一个Google帐户用户所必须开通的。G+早些时候希望搞一个整合,YouTube评论整合G+则遭到广泛批评和反对,后来撤销了这种机制,直到有了一个独立的个人信息页出现。 Google进行尝试的另外一个事实就是:Google在I/O大会上宣布 推出了Allo和Duo应用 ,尽管通讯工具包括群聊在内有大量的应用可选。当然,Allo和Duo并不是毫无新意的模仿,已经应用在Inbox和Google Photos里面的机器学习技术被整合到聊天工具中。I/O演讲者展示了聊天过程中人工智能对信息和图片的识别,还有自动推荐回复信息功能。Google的聊天应用Allo和Duo分别与Facebook的流行通讯工具Whatsapp及Apple的FaceTime展开竞争,而Hangouts目前至少不会 因为新的应用的推出而被废止 。 之所以说空间甚至Allo等均是Google的一种尝试,或者说努力,是因为首先,开发聊天应用现在似乎已为时过晚。 TECHINSIDER的一篇文章 就表明,Google的应用看起来很酷但人们到底有多愿意转移到一个新的平台进行聊天呢?这应该是相当一部分人所持有的态度。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我的朋友

Google的Gboard应用

Google在5月12日发布了Gboard应用,一款iOS英文输入法。其特色是内置Google搜索、GIFs/Emojis搜索和滑动输入。显然,Google希望用户能够随时用到Google搜索。Gborad键盘也的确丰富了iOS默认键盘的功能,或者说,与默认键盘有功能上的差异化和独特之处。否则,用户为什么需要安装一个第三方应用来输入文字? 首先,在键盘里内置搜索可以方便用户在输入过程中搜索并嵌入信息,无需切换应用操作,这是此应用最为方便的一点。可惜的是,Google搜索仍然在中国大陆等几个国家或地区不可用。 其次,在不接入网络进行搜索的情况下,Gboard将英文键盘和Emojis整合到一起,而默认的键盘则是分开的。 最后,很好的一个功能就是滑动输入。个人使用感觉很流畅且方便,能够提高输入的速度,Android上的Google中文输入法早就有此功能。 很期待Gboard能够有中文输入法,那样就更好了。 官方博客 表示未来会有更多语言加入,但 爱范儿 却报道称“据爱范儿得到的消息,Gboard短期内都可能不会获得中文输入之能力”。报道并未引用任何消息来源,个人对其真实性存疑。

Google News收藏集关注者超过4000人之后的说明和感想

Google+页面 Google Fans 的一个收藏集 Google News 的关注人数目前已超过4000,感谢每一位关注者和参与者! 对我来说“4000”是一个关键点,因为2014年12月28日后停止在豆瓣的 Google(非官方) 小站发布信息时,该小站的关注人数也大约是4000多一点。从那时候到现在一年半不到的时间,我唯一持续维护的就是此G+页面。 Google+收藏集功能的出现,使得我可以将分享的内容归类,新闻、产品、G+、Doodle、博客、YouTube等等。Google News收藏集获得较多关注的可能原因是G+的自动推荐功能,当然我觉得更重要的还是网友的参与讨论和分享。 关于Google的新闻或动态我大多是通过Google搜索或Google+搜索得到链接,阅读之后根据自己的理解部分翻译之后分享出去的。所以,此页面的信息大多数是英文网站的内容,少量的是中文网站的报道。另外,我一般会把自己阅读网页内容的链接显示在帖子最后,图片则选择有必要显示的为显示,无关的则不显示。 其他的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微信、微博等我没有对应搞一个账号以获得关注,主要原因是因为本账号并不专门是为了获得关注度。我有掌握Google动态、频繁使用Google服务的需求,因而我就通过这个渠道分享部分我看到的或了解到的内容。我想只要Google+存在下去,我就会一如既往地分享关于Google的内容。甚至悲观地说,G+不存在了,Blogger应该还会存在,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分享平台。 除了Google News收藏集,其他收藏集我也会不时地添加分享内容。我所理解的是,社群是大家一起参与分享,收藏集则是一个独立账号的贡献。如果对某一内容感兴趣,加入社群就是群聊,建立收藏集则是另起炉灶,两者是互补的关系。 我注意到中文G+有一些加入人数较多的社群,也有一些收藏集获得比较多的关注。我觉得关键的问题是话题或内容是否符合社群及收藏集的标题,是否够纯粹。用户加入若干社群,关注了若干收藏集之后,如果Google+的信息呈现能够足够智能,那么用户一打开G+就立即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内容,获得信息之后立即离开,这是一种很好的模式。 目前的G+我个人使用感觉有一些这方面的特征,比如推荐信息和流行趋势,但还需要优化。用户除了靠G+推荐信息之外,搜索自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