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在I/O 16之前不久发布了Spaces(空间),博客标题中明确表示此应用是一个“小组分享工具(a tool for small group sharing)”。使用此应用很容易感受到其特点是:分享内容不公开、链接邀请参与、移动应用整合了Google搜索和YouTube。
我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到,通过这个工具可以实现小规模人群对一个话题或事件的讨论,比如几个认识的朋友周末去哪里玩的讨论,或者对一个链接报道的新闻几个人有什么看法,等等类似的。可能这个空间有些类似于Google+的社群讨论,实则不然。加入G+社群除了分享内容之外如果只是为了获得信息还可以什么都不做,看别人发布的内容。空间则不特别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立的,因为信息大多是聊天信息,更随意。VentureBeat网站的一篇文章则写道,空间类似于社群,但没有Google+。
空间是Google的一个小尝试,未来甚至还可以搞更多其他尝试。用户现在已经不需要一个G+账号去使用“空间”等服务。自从Google将个人信息页从G+迁移到Google About Me页面之后,G+并不是一个Google帐户用户所必须开通的。G+早些时候希望搞一个整合,YouTube评论整合G+则遭到广泛批评和反对,后来撤销了这种机制,直到有了一个独立的个人信息页出现。
Google进行尝试的另外一个事实就是:Google在I/O大会上宣布推出了Allo和Duo应用,尽管通讯工具包括群聊在内有大量的应用可选。当然,Allo和Duo并不是毫无新意的模仿,已经应用在Inbox和Google Photos里面的机器学习技术被整合到聊天工具中。I/O演讲者展示了聊天过程中人工智能对信息和图片的识别,还有自动推荐回复信息功能。Google的聊天应用Allo和Duo分别与Facebook的流行通讯工具Whatsapp及Apple的FaceTime展开竞争,而Hangouts目前至少不会因为新的应用的推出而被废止。
之所以说空间甚至Allo等均是Google的一种尝试,或者说努力,是因为首先,开发聊天应用现在似乎已为时过晚。TECHINSIDER的一篇文章就表明,Google的应用看起来很酷但人们到底有多愿意转移到一个新的平台进行聊天呢?这应该是相当一部分人所持有的态度。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我的朋友或是聊天对象都在别处那我为什么要在Allo上聊天,在Duo上进行视频对话?这种情形很像以前G+发布的时候的议论。
其次,从另外一方面看,Google投入大量精力研发的机器学习和AI技术以哪种方式为人所用呢?学习下围棋挑战人类当然是一种方式,通过聊天应用理解话语并进行人机对话也是一种方式。我甚至推测,聊天所产生的大量对话及Google Photos备份的大量照片都会成为改善提高AI技术的原材料。所以,推出一款具备AI的聊天应用以应用AI的便利并提升技术也在情理之中。用户可能并不领情或者觉得AI技术的整合不足以吸引人,这无可厚非,但如果Google不把这种技术呈现出来就不明智了。
Google的这3个聊天应用Spaces、Allo和Duo均与G+没有太大的关联,前面的属于即时通讯,后者则相对于个人公开页面。有网站或个人可能会对这些Google社交方面产品的未来表示担忧,即如上所说的不会有人用,会失败,无法挑战Whatsapp等等,如果有调查数据还可能配合以诸如“月活跃人数”、“使用人数”对结论进行佐证。这当然是我的一种预计,就好比G+出来之后马上有文章分析Facebook依然是主导、G+已经失败一样。
这些分析判断如果是基于事实或数据做出的,那就是客观的,可信的,正确的。不过我理解的是,这可能都是Google的一种试水,不完全模仿状态下的尝试。导致的局面是:Google与多个竞争对手的产品展开竞争。背后的逻辑是:竞争对手的产品并不是完美无缺,市场环境也鼓励公开公平竞争,Google自家也有处于领域尖端的技术比如深度学习。归根结底,Google的目标并不是成为一个社交巨头,当然可能Google希望如此,但Google更希望的是整合所有信息而成为科技巨头。从这个角度看,Google在社交领域频频出手就很容易理解了。
G+从早期的“圈子”发展到现在的社群和收藏集为重点,与其他社交平台保持了差异化并凸显出自身的特色。至于Spaces、Allo和Duo,肯定也会有一定的受众并从使用中受益。但到底它们能否超越竞争对手,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检验。另外,即使一个更优秀的服务,也未必注定获得更多的受众,比如以前的Google中国VS百度。我个人比较期待的是,Google的核心服务将因为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的进步而更加准确、贴心。
最后想起唐德刚在《新中国三十年》里面的评述,大体意思是中国在清朝鸦片战争之后的200多年是一个社会转型期,一个过渡阶段。个人认为,Google在聊天或者社交方面的动作也可以看作是应景之举,也属于一个过渡阶段,当然从现实出发可以压制竞争对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AI的跨越式进步,为了打造一个掌握技术前沿的数字帝国,为了一个更智能的数字时代。作为用户,能够尽早地切身感受到AI的强大力量,也是很不错的。
2016.06.15更新:
关于Google发布两个聊天应用Allo和Duo,还有一种看法也有道理,即:Google通过一些新的应用推广新的功能,Google希望用户能够立即体验这些新功能。此条消息我是在G+上看到的,也分享到一则G+消息中去了。
我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到,通过这个工具可以实现小规模人群对一个话题或事件的讨论,比如几个认识的朋友周末去哪里玩的讨论,或者对一个链接报道的新闻几个人有什么看法,等等类似的。可能这个空间有些类似于Google+的社群讨论,实则不然。加入G+社群除了分享内容之外如果只是为了获得信息还可以什么都不做,看别人发布的内容。空间则不特别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设立的,因为信息大多是聊天信息,更随意。VentureBeat网站的一篇文章则写道,空间类似于社群,但没有Google+。
空间是Google的一个小尝试,未来甚至还可以搞更多其他尝试。用户现在已经不需要一个G+账号去使用“空间”等服务。自从Google将个人信息页从G+迁移到Google About Me页面之后,G+并不是一个Google帐户用户所必须开通的。G+早些时候希望搞一个整合,YouTube评论整合G+则遭到广泛批评和反对,后来撤销了这种机制,直到有了一个独立的个人信息页出现。
Google进行尝试的另外一个事实就是:Google在I/O大会上宣布推出了Allo和Duo应用,尽管通讯工具包括群聊在内有大量的应用可选。当然,Allo和Duo并不是毫无新意的模仿,已经应用在Inbox和Google Photos里面的机器学习技术被整合到聊天工具中。I/O演讲者展示了聊天过程中人工智能对信息和图片的识别,还有自动推荐回复信息功能。Google的聊天应用Allo和Duo分别与Facebook的流行通讯工具Whatsapp及Apple的FaceTime展开竞争,而Hangouts目前至少不会因为新的应用的推出而被废止。
之所以说空间甚至Allo等均是Google的一种尝试,或者说努力,是因为首先,开发聊天应用现在似乎已为时过晚。TECHINSIDER的一篇文章就表明,Google的应用看起来很酷但人们到底有多愿意转移到一个新的平台进行聊天呢?这应该是相当一部分人所持有的态度。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我的朋友或是聊天对象都在别处那我为什么要在Allo上聊天,在Duo上进行视频对话?这种情形很像以前G+发布的时候的议论。
其次,从另外一方面看,Google投入大量精力研发的机器学习和AI技术以哪种方式为人所用呢?学习下围棋挑战人类当然是一种方式,通过聊天应用理解话语并进行人机对话也是一种方式。我甚至推测,聊天所产生的大量对话及Google Photos备份的大量照片都会成为改善提高AI技术的原材料。所以,推出一款具备AI的聊天应用以应用AI的便利并提升技术也在情理之中。用户可能并不领情或者觉得AI技术的整合不足以吸引人,这无可厚非,但如果Google不把这种技术呈现出来就不明智了。
Google的这3个聊天应用Spaces、Allo和Duo均与G+没有太大的关联,前面的属于即时通讯,后者则相对于个人公开页面。有网站或个人可能会对这些Google社交方面产品的未来表示担忧,即如上所说的不会有人用,会失败,无法挑战Whatsapp等等,如果有调查数据还可能配合以诸如“月活跃人数”、“使用人数”对结论进行佐证。这当然是我的一种预计,就好比G+出来之后马上有文章分析Facebook依然是主导、G+已经失败一样。
这些分析判断如果是基于事实或数据做出的,那就是客观的,可信的,正确的。不过我理解的是,这可能都是Google的一种试水,不完全模仿状态下的尝试。导致的局面是:Google与多个竞争对手的产品展开竞争。背后的逻辑是:竞争对手的产品并不是完美无缺,市场环境也鼓励公开公平竞争,Google自家也有处于领域尖端的技术比如深度学习。归根结底,Google的目标并不是成为一个社交巨头,当然可能Google希望如此,但Google更希望的是整合所有信息而成为科技巨头。从这个角度看,Google在社交领域频频出手就很容易理解了。
G+从早期的“圈子”发展到现在的社群和收藏集为重点,与其他社交平台保持了差异化并凸显出自身的特色。至于Spaces、Allo和Duo,肯定也会有一定的受众并从使用中受益。但到底它们能否超越竞争对手,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检验。另外,即使一个更优秀的服务,也未必注定获得更多的受众,比如以前的Google中国VS百度。我个人比较期待的是,Google的核心服务将因为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方面的进步而更加准确、贴心。
最后想起唐德刚在《新中国三十年》里面的评述,大体意思是中国在清朝鸦片战争之后的200多年是一个社会转型期,一个过渡阶段。个人认为,Google在聊天或者社交方面的动作也可以看作是应景之举,也属于一个过渡阶段,当然从现实出发可以压制竞争对手。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AI的跨越式进步,为了打造一个掌握技术前沿的数字帝国,为了一个更智能的数字时代。作为用户,能够尽早地切身感受到AI的强大力量,也是很不错的。
2016.06.15更新:
关于Google发布两个聊天应用Allo和Duo,还有一种看法也有道理,即:Google通过一些新的应用推广新的功能,Google希望用户能够立即体验这些新功能。此条消息我是在G+上看到的,也分享到一则G+消息中去了。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