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Google 20 岁生日

到今年 9 月,Google 从诞生已经 20 年了。Google 有一些非常流行的服务,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Google 品牌价值居全球第一,市值也非常巨大。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 Google 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公司。

生日的时候,我们一般回顾其伟大、光辉、高尚之处,是常见套路。不过,我想讨论一下 Google 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我觉得那是更重要的事情,更值得观察。

1. 压制对手、涉嫌垄断的问题。

欧盟在这方面已经有两次出手惩罚 Google 了,分别是 Google 购物搜索和 Android。健康的市场需要有竞争,垄断就是要取消这种竞争。一手遮天的存在,是消费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欧盟的做法我认为很有必要。Google 当然是不同意欧盟的决定,要进行上诉。欧盟的决定,也是基于调查结果和证据。结果到底如何还需要等待。

总之,消费者是应该有选择权的,不应该只能选择一个或者没有选择。有选择,就有竞争,就会有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你没办法保证一家独大的公司总是给你提供美好的服务。因为 Google 在欧盟的困境基本上是在调查、取证、举证和上诉等环节上进行的,所以我相信其结果会是客观的,文明的,较少政治打压的因素。

2. 数据隐私问题。

Google 收集用户数据可能是最多的。Facebook 数据泄露事件之后,媒体也报道了关于 Google 的多起隐私侵犯新闻。最重大的可能是 Google 地理位置信息的设定,使用户即使关闭位置记录也会继续收集位置信息。

有人认为这种数据收集带来的是良好的免费服务,但也有对此持警惕态度的。恰恰是后者,特别是媒体的调查性报道,使 Google ——也包括其他影响力巨大的公司——即使在某些事情是做的不对,也不至于长期维持不对的状态,使公众蒙在鼓里。

今年,欧盟出台了比较严格的法律保护用户隐私。Google 所在的加州也有立法。立法者的工作具有更长远的影响力,他们是普通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得到最好保护的制度性保障。

立法者也不是完全遵照或考虑民意的,而且民意也有相当大的差异性。立法者受到 Google 等科技公司在立法方面的影响,即游说活动。科技公司里,Google 在华盛顿有最高的游说投入,这种游说可能就转化成政治影响力。

游说请愿是宪法保护的人的一项基本权利。普通民众和民间组织也是可以游说的,而且民众还有选票可以发挥作用。正是这些复杂的力量交织在一起,使各方利益自由博弈,立法者才不可能彻底地偏向一方而无所顾忌地损害另一方。它最终可能是妥协之后的产物。

3. 道德问题。

Google 参与美国国防部的 AI 项目,引起公司内部员工的大规模反对,Google 随后取消了续约。Google 在为中国大陆用户开发过滤版搜索引擎,公司员工也有集体表示不满的。这些事情使 Google 遭遇道德危机。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事情在一部分人看来是“不道德的”,违背“不作恶”格言的,但也有一部分人视之为正常、爱国或者合理的。因为很多事情的价值判断,一旦涉及道德层面,就可能有不同的立场,你所抨击的可能是他人所推崇的。一般称这些事情为“有争议的”。

从这些有争议的事情当中,我看到 Google 内部员工发表联名信表达自己所坚持的价值观的举动。将来可能还有更多具有争议的事情发生,需要 Google 高层去决策。Google 员工也不可能每次都联名表达意见。这种举动不是什么“壮举”,我觉得只是在表达意见和反对,是一个健康环境中所应该有并常见的。

我想这是公司员工和公司高层不一致的表现。或者说,公司成员与公司利益有矛盾,而且这种矛盾会一直存在着。一个集体,它的成员可能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肯定也存在不一致甚至相反的地方。政治上,可能表现为有些人偏自由,另外一些人偏保守。这都是很正常的情况。

有人把 Google 归入自由派,断言 Google 以自由派意识形态故意压制保守派言论,我认为是极其荒谬的。这是一种惰性思维,倾向于把事物简单化和阴谋论化。首先,这种判断没有任何事实依据,反而与事实相抵触。其次,这种判断忽略了 Google 是作为一个集体的本质,它不是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说了算,它有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立场,没有人能够或者愿意完全服从于他人的意识和价值观。

4. 法律问题。

时不时有报道称 Google 被要求上交用户数据给执法部门,Google 有拒绝也有服从。这实际上既是数据隐私问题,也是立法方面的问题。普通用户可能对那些拒不上交用户数据的公司心怀崇敬之情,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以为,Google 等其他公司都是在一定的法律框架内行事的,上交与不上交,都有法律依据在。

不过,法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前的法律可能在新情况下需要有所变通或调整,这是立法者们需要去考虑的议题。旧法因为新的形势而形成纠纷,可能是 Google 等公司可以拒绝或服从执法部门要求的原因。

宪法基本上是少有变动的,所以即使被要求上交用户数据,政府部门也必须有法庭签署的搜查令,不能够无故随意获取用户的数据,就像警察不可以随意进入居民的住所一样。

上面提到在价值观或者道德方面,人们可以有不同的判断,但是在宪法层面,人们就应该有共识了,因为这是法律底线。对于违反宪法的事情,如果没有一致的立场,一个社会怎么能够维系?

Google 面临的问题不止以上四点,我是就我认为重要的问题简单地说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关注 Google 并不能只是关注 Google 做了什么,是否“作恶”,还应该看到 Google 背后的文化和制度因素,即 Google 为什么能够这样,为什么不能够这样,等等。

成功的人或者企业、组织,在生日的时候常会希望其他人表达赞赏之情,很多人也善于如此行事,自觉或不自觉的。但是,作为 Google 用户,我关注 Google 的问题和关注它的发展一样多。我希望从关注 Google 的过程中学到、了解到更多未知的、不明白的道理。

说明:我跟 Google 没有任何关系,上述言论仅代表个人看法,禁止转载。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Gboard 继续增加关键功能

在 Android 上,Google 拼音是一款简洁、高效的中文输入法,再加上 Google 手写输入,Google 给 Android 用户提供了一整套中文输入工具。 Google 拼音的 Windows 版本早已不再更新,用户无法同步自己的输入习惯,其 下载页面现在也无法找到了 。不过在我看来,Google 拼音仍然是 Windows 上少有的简单、可靠、美观、低调的中文输入法。这款软件即使不再更新,功能也不健全,但仍然特别好用。 在移动设备上,Google 在 Google 拼音等输入法之后又推出 Gborad,把移动设备上的输入体验提升到另外一个层次。 最近我注意到 Gboard Beta 版本增加了“剪贴板”功能。这个功能之前已有报道,现在终于可用,是一个重要的、有用的输入辅助工具。简单说就是,用户可以把自己复制的内容存放到剪贴板,如果有多次复制,剪贴板会记忆用户复制过的内容,方便用户随时选取使用。用户还可以固定某些复制的内容,使它们更为突出地显示在剪贴板里。 这显然是一个很有用的工具,如果用户经常在手机或平板上处理文字内容的话。否则,用户就必须把自己可能需要使用的复制的内容存在其他文档或者应用比如 Google Keep 里,然后一遍一遍地去复制、粘贴。这个功能使这些操作在 Gboard 应用里就可以实现。 Gboard 还改变了右下侧“确定”按钮的形状和功能。形状从圆形变成矩形。功能上,长按会出现单手操作和 Emoji(表情符号)按钮,如下图所示。这与左下角的 Emoji / 单手操作 / 设置综合按钮类似。 我认为唯一不足的地方是,Gboard(Android)中文输入法一直没有书名号(《》)按钮,只能以书名号的另外一种形式(『』)代替。 Gboard 重新设计了 Emoji 的布局,现在变成菜单在顶部,下滑式查看、选择表情符号的设计。以前是左右滑动。在贴纸、动态图(GIFs)搜索方面没有变化。 综合来看,Gboard 现在内置了包括 Google 搜索在内的 9 个关键功能,其中搜索、翻译等相关功能需要联入互联网,文本处理操作(移动光标、选取、复制、粘贴等)、剪贴板两个功能可以离线使用。主题、悬浮键盘则属于个性化键盘设置。 上述这些变化包括其他一些变化在 9To5Google 的一则报道 中有

Google Chrome 增加 DuckDuckGo 搜索

Google Chrome 浏览器增加了 DuckDuckGo(DDG)搜索引擎选项,据 TIME 报道。DuckDuckGo 是一款注重隐私的搜索引擎,它不记录用户的搜索历史,加密用户的搜索,不允许广告商追踪用户的浏览习惯。 Chrome 在全球 60 多个市场添加了 DDG 这个选项 ,给用户更多选择。法国用户还可以选择法国的搜索引擎 Qwant 作为自己的默认搜索。之前,用户需要安装 DDG 的 Chrome 扩展以切换到自己喜欢的搜索服务里。 DDG 创始人赞赏 Google 意识到给用户提供能够保护隐私的搜索服务这一选项的重要性。 DDG 的名称较长,用户记起来比较不容易。去年年底, Google 将自己所拥有的网址 Duck.com 移交给 DDG 。不清楚 DDG 是否因获得此域名而有掏钱给 Google。以前,用户输入 Duck.com 会被导向 Google 网站。Google 获得 Duck.com 域名是因为收购了视频技术公司 On2。Google 还拥有大量域名,包括对 Google 这个词拼写错误的很多情况。 Chrome 增加 DDG 搜索在当前显得尤为必要,因为不少用户希望使用更能保护自己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服务。Chrome 一直以来都默认提供若干搜索引擎供用户选择,在中国大陆有360、百度、搜狗、Bing。 DDG 的创始人 在 Quora 有文章 阐述 DDG 与 Google 搜索的不同及其优势所在。

Google解释为什么巴勒斯坦没有在Google地图上标记出来

一个位于加沙的记者组织注意到巴勒斯坦国在Google地图上完全消失,以色列取而代之,引发中东媒体报道和网友愤怒,继而出现对Google的抵制和网络请愿活动。巴勒斯坦记者论坛谴责Google的犯罪行为,要求Google撤销其决定,并向巴勒斯坦人民道歉。 网友指出,巴勒斯坦地区在地图上的显示是:划定界限但未予标记。Google宣称,7月25日Google地图并没有删除巴勒斯坦,对这一区域的标记从未改变过,也从未标记过“巴勒斯坦”。Google承认,出现了一个故障(Bug)致使“约旦河西岸”和“加沙”标记被移除,Google随后恢复了此标记。 此外,点击此区域内的城市,Google的确将其标记为“巴勒斯坦的”,“巴勒斯坦”被视为法理上的主权国家,2013年联合国指定将“巴勒斯坦领土”称呼改为“巴勒斯坦“。 与Google地图不同的是,Bing地图的确将巴勒斯坦标记出来,部分巴勒斯坦人表示已转至Bing地图。Apple地图则既没有标记此区域,也没有将其与以色列划分开。 此事表明,Google、Apple、微软等公司在如何呈现某一地区时必须小心谨慎。Google地图利用内置的、第三方和公共数据,仍然需要额外注意政治敏感地区的标识。 《华盛顿邮报》的作者继续指出Google知识图谱的错误或偏差。例如,将台湾列为独立的国家;将爱尔兰第四大城市称之为”德里“,一个非正式而属于民族主义的称谓;将耶路撒冷归为以色列的首都;克里米亚的归属则根据搜索来自乌克兰或俄罗斯而不同。 奇怪的是,天涯论坛早在2010年就有人开始讨论此事,即Google地图上没有巴勒斯坦。最后的一条回复出现在2013年,其判断是Google被封杀有一定的道理。疑问是,帖子的发布者没有给出任何截图或网络报道连接,怎么就能够对这种消息展开讨论或判断? 关于Google知识图谱的错误或偏差,我个人认为了解事实需要个人的分析判断。知识图谱并不是完全地准确,甚至会有错误,用户可以随时进行反馈指出哪些内容不准确。维基百科,新闻报道,也都不可能是绝对的准确和权威。无论是人类的工作还是机器的生成,都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好在,人是具有这种获知准确信息的能力的,只要愿意。 Engadget报道 https://www.engadget.com/2016/08/10/google-explains-wh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