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日报》是我最欣赏的国内媒体。8 月,他们的网站被关闭一个月,9 月 2 日开始继续运营。今天,他们发布了一篇关于 Google 的文章,有点长,但值得仔细阅读。所以我分享出来。
这篇文章列举了很多事实和数据,我都是基本同意的。但是在某些细节和结论方面,我认为还有讨论的余地。所以我决定把我的看法写在这里。
1. 文章说 Google 已经不是互联网最大入口。
确实,人们更多地使用应用,特别是通讯应用与朋友联系,获取资讯。Google 已不是必需。不过,事实上,Google 也有一些非常流行的应用供人们获取信息,只不过不如通讯应用那样封闭罢了。
此外,Google 借助在 AI 方面的优势,开发的 Google Assistant 遍及各大平台和设备,使人们不是更少搜索了,而是更频繁、更自然地借助搜索获取信息了。
在大家还在争夺移动端流量的时候,Google 说自己 AI 优先,而不是移动优先。换句话说,Google 把注意力已经从移动应用转变到 AI 技术和服务上了。感觉是走在前列的样子,而不是被落下了。
2. 大多数人是信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
任何时候,这都是事实。不是说移动应用的崛起,造成了这种局面。即使在开放平台上,也是大多数人消费,少数人创造。在古代,文人创作诗词歌赋的时候,也是少数人创作,大多人是消费者。我认为这不是变化,而是总是这样的。
文章把 YouTube 和 Netflix 进行对比我认为不妥。首先,它们不是相同的运营模式,YouTube 原创剧才刚刚起步。其次,把 YouTube 没有盈利和 Netflix 的市值进行对比,显得混乱。YouTube 的市值也很高呢,并不比 Netflix 低,当然前提是把 YouTube 当作独立公司来看的话。
3. 互联网公司开始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
互联网作为开放、自由交流的平台,本不该有国界,不同地方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分享、沟通。不过,因为地区差异和某些平台可能被利用、被操纵,所以适当地对网络进行约束也不是没有必要的。
文章提到了最近的美国国会对 Facebook、Twitter 的听证,Google 没有出席。这是立法者就政治干预事件进行的合理质询,证据表明这些平台确实被利用了,所以它们必然受到责难。
新闻报道上说,立法者认为互联网公司“野蛮生长”的时候已经不存在了,反映出立法者希望通过立法管理互联网公司。美国国会的立法者现在只是质询互联网平台,敦促它们做的更好。这离出台真正的管理互联网平台的法律,可能还有一段距离。
至于欧洲的隐私法立法保护消费者,以及其他方面的立法或调查,限制互联网公司通过垄断打压竞争对手,则更是必要和必需的。这些行为是在保护公民的自由,保护市场的自由。
文章的这个论断“对世界的控制权最终没有落到极客们手上”我认为不妥。为什么一定要争取对世界的控制?又有谁能够说控制了世界?Google 等互联网公司促进了人类的获取信息的自由,一定程度上是解放了人类,使更多人免于被控制。何来极客要控制世界的意图?
4. 文章说 Google 因为业务增长的需要,而放弃了理想。我认为是符合事实的。不妥的地方在于,理想的坚持要靠什么支撑?是信念吗?是用户支持吗?显然不是。
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探索,需要建立在真金白银上面,需要资本和盈利的保障。很难想象如果 Google 广告、Android、YouTube 业务发展不好,Google 自动驾驶汽车、Verily、Project Loon 等项目能够有长足的发展或进步。
Google 现在确实更想赚钱了,我认为这没有问题,不赚钱,怎么坚持或者寻求理想?当一个公司抛弃早期的理想,而更加唯利是图时,人们总是发出无限慨叹。这就好比一个人儿时的愿望,在长大后不得不放弃或遗忘,迫于生活压力而过普通生活时,人们常有的唏嘘感叹一样。
我的意思是,如果不唯利是图,如果不过普通生活,何来理由和勇气去追求梦想?追逐利润,就是为了维持对理想的追求。平凡生活,才有可能继续怀有梦想。
5. 此文章,就我的理解,充满一种悲观的情绪。我认为其结论是,Google 已经基本放弃早年的理想,而拥抱现实世界。它最终被世界所改变,而没有了改变世界的理念。
我的意见是,Google 有所放弃,有所坚持。迎合资本市场,追逐利润,是为了能够继续在某些领域保持领先,保持追求梦想的可能。Google、Facebook 已经改变了世界,并继续改变着世界,使世界更加自由。
此文章论述中有几次提到“市值”。确实,商业社会,市值是衡量一个公司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不过,市值也不是全部。腾讯市值高于 Facebook,可是腾讯的世界影响力跟 Facebook 相比又何止地下天上?
与此文论调不同的是,我比较积极地看待 Google 的未来,以及世界的未来。
Google 确实有迎合的行为,比如开发审查版搜索引擎。可是我以为,审查、言论和出版不自由、对信息交流的压制,毕竟不是世界的主流,更不是人类文明的主题。
这些行为和现象,只是区域性的、短暂而软弱无力的。长远看,我相信世界会更加开放和自由,信息可以更加自由的传播,人类可以更加自由地生活。谁能否认,这里面没有 Google 等真正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科技公司的作用?
关于理想和现实,我认为应该兼顾,无论是一个公司或者一个个人。空谈理想,没有意义。只考虑现实,没有什么意思。Google 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样子了,可是只要 Google 还在继续创新,在某些领域引领着行业,我觉得就很不错了。
人们总是喜欢感叹现实的残酷和时代的变迁,而怀念过去的美好。殊不知,过去的美好景象可能只是你头脑中的虚幻,或者是当时情况下的不得已而为之。世界的潮流或者说历史的趋势是向上的,哪怕当中有些曲折或者倒退,只不过是大江大河中泛起的几朵浪花,我相信它们转瞬即逝。
注:我对此文的理解可能有偏差,上述内容仅代表个人看法。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56161.html
这篇文章列举了很多事实和数据,我都是基本同意的。但是在某些细节和结论方面,我认为还有讨论的余地。所以我决定把我的看法写在这里。
1. 文章说 Google 已经不是互联网最大入口。
确实,人们更多地使用应用,特别是通讯应用与朋友联系,获取资讯。Google 已不是必需。不过,事实上,Google 也有一些非常流行的应用供人们获取信息,只不过不如通讯应用那样封闭罢了。
此外,Google 借助在 AI 方面的优势,开发的 Google Assistant 遍及各大平台和设备,使人们不是更少搜索了,而是更频繁、更自然地借助搜索获取信息了。
在大家还在争夺移动端流量的时候,Google 说自己 AI 优先,而不是移动优先。换句话说,Google 把注意力已经从移动应用转变到 AI 技术和服务上了。感觉是走在前列的样子,而不是被落下了。
2. 大多数人是信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
任何时候,这都是事实。不是说移动应用的崛起,造成了这种局面。即使在开放平台上,也是大多数人消费,少数人创造。在古代,文人创作诗词歌赋的时候,也是少数人创作,大多人是消费者。我认为这不是变化,而是总是这样的。
文章把 YouTube 和 Netflix 进行对比我认为不妥。首先,它们不是相同的运营模式,YouTube 原创剧才刚刚起步。其次,把 YouTube 没有盈利和 Netflix 的市值进行对比,显得混乱。YouTube 的市值也很高呢,并不比 Netflix 低,当然前提是把 YouTube 当作独立公司来看的话。
3. 互联网公司开始受到政府部门的监管。
互联网作为开放、自由交流的平台,本不该有国界,不同地方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分享、沟通。不过,因为地区差异和某些平台可能被利用、被操纵,所以适当地对网络进行约束也不是没有必要的。
文章提到了最近的美国国会对 Facebook、Twitter 的听证,Google 没有出席。这是立法者就政治干预事件进行的合理质询,证据表明这些平台确实被利用了,所以它们必然受到责难。
新闻报道上说,立法者认为互联网公司“野蛮生长”的时候已经不存在了,反映出立法者希望通过立法管理互联网公司。美国国会的立法者现在只是质询互联网平台,敦促它们做的更好。这离出台真正的管理互联网平台的法律,可能还有一段距离。
至于欧洲的隐私法立法保护消费者,以及其他方面的立法或调查,限制互联网公司通过垄断打压竞争对手,则更是必要和必需的。这些行为是在保护公民的自由,保护市场的自由。
文章的这个论断“对世界的控制权最终没有落到极客们手上”我认为不妥。为什么一定要争取对世界的控制?又有谁能够说控制了世界?Google 等互联网公司促进了人类的获取信息的自由,一定程度上是解放了人类,使更多人免于被控制。何来极客要控制世界的意图?
4. 文章说 Google 因为业务增长的需要,而放弃了理想。我认为是符合事实的。不妥的地方在于,理想的坚持要靠什么支撑?是信念吗?是用户支持吗?显然不是。
对理想的追求,对未来的探索,需要建立在真金白银上面,需要资本和盈利的保障。很难想象如果 Google 广告、Android、YouTube 业务发展不好,Google 自动驾驶汽车、Verily、Project Loon 等项目能够有长足的发展或进步。
Google 现在确实更想赚钱了,我认为这没有问题,不赚钱,怎么坚持或者寻求理想?当一个公司抛弃早期的理想,而更加唯利是图时,人们总是发出无限慨叹。这就好比一个人儿时的愿望,在长大后不得不放弃或遗忘,迫于生活压力而过普通生活时,人们常有的唏嘘感叹一样。
我的意思是,如果不唯利是图,如果不过普通生活,何来理由和勇气去追求梦想?追逐利润,就是为了维持对理想的追求。平凡生活,才有可能继续怀有梦想。
5. 此文章,就我的理解,充满一种悲观的情绪。我认为其结论是,Google 已经基本放弃早年的理想,而拥抱现实世界。它最终被世界所改变,而没有了改变世界的理念。
我的意见是,Google 有所放弃,有所坚持。迎合资本市场,追逐利润,是为了能够继续在某些领域保持领先,保持追求梦想的可能。Google、Facebook 已经改变了世界,并继续改变着世界,使世界更加自由。
此文章论述中有几次提到“市值”。确实,商业社会,市值是衡量一个公司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不过,市值也不是全部。腾讯市值高于 Facebook,可是腾讯的世界影响力跟 Facebook 相比又何止地下天上?
与此文论调不同的是,我比较积极地看待 Google 的未来,以及世界的未来。
Google 确实有迎合的行为,比如开发审查版搜索引擎。可是我以为,审查、言论和出版不自由、对信息交流的压制,毕竟不是世界的主流,更不是人类文明的主题。
这些行为和现象,只是区域性的、短暂而软弱无力的。长远看,我相信世界会更加开放和自由,信息可以更加自由的传播,人类可以更加自由地生活。谁能否认,这里面没有 Google 等真正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科技公司的作用?
关于理想和现实,我认为应该兼顾,无论是一个公司或者一个个人。空谈理想,没有意义。只考虑现实,没有什么意思。Google 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样子了,可是只要 Google 还在继续创新,在某些领域引领着行业,我觉得就很不错了。
人们总是喜欢感叹现实的残酷和时代的变迁,而怀念过去的美好。殊不知,过去的美好景象可能只是你头脑中的虚幻,或者是当时情况下的不得已而为之。世界的潮流或者说历史的趋势是向上的,哪怕当中有些曲折或者倒退,只不过是大江大河中泛起的几朵浪花,我相信它们转瞬即逝。
注:我对此文的理解可能有偏差,上述内容仅代表个人看法。
http://www.qdaily.com/articles/56161.html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