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月, 2017的博文

Google 在中国积极推广 TensorFlow

熟知 Google 计划的人士透露,Google 正在中国积极推广其 TensorFlow,一个简化构建 AI 系统的软件,来与中国——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建立业务联系。此外,Alphabet 也在增加人手来扫视中国公司,以进行潜在的 AI 投资。 Google 在中国活跃起来并不能保证其盈利。Google AI 工具的主要变现方式,就是其云计算业务,而这被 GFW 屏蔽了。本土的对手百度,却可以打造出非常流行的基础工具,如声控音箱和自动驾驶汽车。 CEO Sundar Pichai 希望公司能与中国有深度接触,但不知道怎么办。Google 最新的策略,不是搞一个声势浩大的产品发布会,而是让中国的开发者与其 AI 工具联系起来。这就好比一个软件服务,可以先让某公司的员工使用这个服务直至其流行起来,然后再与公司的 IT 部门洽谈合作。 过去一个月,Google 美国的工程师在北京和上海至少进行了 3 场面向 TensorFlow 开发者的详细通报。其中两场完全对外界保密。 中国的 AI 土壤是其他地方所无法比拟的。中国的 TensorFlow 开发者社区在亚洲是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政府也把 AI 置于国家优先位置上。 饿了么公司高级工程师 Jiang Jun 出席了上海的一个 TensorFlow 活动。饿了么的很多系统都是建造在 TensorFlow 之上的,只不过工程师们对代码进行了修改以便访问本地的服务器而不是 Google 服务器。 因为 GFW,他认为 Google 推广 TensorFlow 的技术和产品,在中国赚不到钱。即使 Google 云服务能够被访问,阿里云也是一个强劲的对手。但是开发者们还是期待 Google 在中国引入更多 TensorFlow 技术和产品的,因为 Google 云解决方案很酷,工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北京一家播客初创公司的 Wang Xiaoyu 表示,TensorFlow 对她的公司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有 TensorFlow,她不需要招聘 20 个专业的机器学习专家,而只需要一个博士就能实现预定目标。她的应用有 800 多万用户下载,价值 6 000 万美元。 Google 在中国的这些最新努力,可能难逃失败的命运。之前在乌镇举行的围棋比赛,吸引了外界很多注意力,但中国对此作出的反

Google 与国际事实检查网络合作,抗击假新闻泛滥问题

Google 去年引入 Fact Check(事实检查)标签,告知用户某些宣称是真实的或虚假的,Google 所依据的是新闻出版商或事实检查机构的判断。现在你如果打开 Google News,右下侧专门有一栏就是“Fact Check”区,来澄清一些具有误导性或不准确的言论。 Google 现在宣布与 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国际事实检查网络,IFCN)合作。IFCN 是一个无党派组织,由 Poynter Institute 运营,这是一个全球的事实检查者论坛,其目标是推动事实检查的最佳实践,并打造全球检查者社区。 Google 与 IFCN 的合作有三方面内容:1. 增加认证的事实检查者数量。2. 拓展事实检查到更多地区。3. 向 IFCN 社区免费提供事实检查工具。 对于上述第一点,Google 希望通过培训和资助新的组织,扩大事实检查群体的人数。这些合作项目可使 Google 搜索和 Google News 的信息更准确。 对于上述第二点,Google 计划将 IFCN 所提出的 Code of Principles(原则条款)翻译成 10 种语言,让可信的事实检查者可以申请加入 IFCN 社区。 IFCN 设定的事实检查组织的《Code of Principles》,已被广为接受。签署者包括美联社(AP)、《华盛顿邮报》、PolitiFact、Factcheck.org,以及德国、巴西等地的网站。 其条款简单翻译为: 1. 承诺无党派和公平。 2. 承诺信息来源透明。 3. 承诺资助和组织透明。 4. 承诺方法透明。 5. 承诺开放和诚实地更正。 1. https://www.blog.google/topics/journalism-news/building-trust-online-partnering-international-fact-checking-network/ 2. https://www.engadget.com/2017/10/26/google-fake-news-international-fact-checking-network/ 3. https://www.poynter.org/international-fact-checki

访谈:SVP Rick Osterloh 谈 Google 在硬件上的雄心

1. 与 HTC 的部分收购协议与收购摩托罗拉是两回事。 收购摩托罗拉,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智能手机专利和知识产权。Osterloh 认为收购摩托罗拉当时 Google 还不清楚要干什么。但是,拿下 HTC 时心里却是很清楚的。扩大业务规模和强化手机地位需要构建这种能力。 2. Google 大力发展手机业务会导致与三星的摩擦吗? Google 的硬件产品包括手机,以及智能音箱、高端笔记本、新式相机、耳机等。手机业务瞄准的是少数高端市场,短期内不可能对三星构成威胁。 3. Pixel 的定位。 Pixel 希望确立一个手机体验的标杆,类似于 Nexus,但对销售数量更认真。Osterloh 希望 5 年内能够有较高的销量。 一开始,Pixel 就定位在高端技术上,有最好的相机和最好的 OLED 屏。Osterloh 希望手机不仅在品质上有竞争力,而且要在某些方面超过竞争对手。 4. Google 做硬件的优势。 硬件 + 软件 + AI。把 Google 核心的竞争力,即处理数据的能力,应用到硬件产品中。 5. Google 不自己开发芯片,而是与高通合作。 Osterloh 不认为 Google 在硬件上有优势。他同时认为,单纯地依靠 CPU 也是错误的。处理器并不如以往那样变得越来越快,也不是越小功率效率就越高。 6. AI 是 Google 策略的关键。 核心硬件技术的发展已趋于平缓,且在变化中。Google 在 AI 方面的优势是独一无二的。运行在 Google 服务器上的 AI 技术比如 Google Assistant,或者运行在本地芯片上的机器学习模型,都可以整合到硬件产品中,作为完整的产品服务于消费者。 7. 相比于华丽的设计,Google 更侧重于简单的实用主义。 Osterloh 认为 Google 从来都不是一个“华丽的”公司,其服务就是为了解决用户的困难,所依靠的技术隐藏在幕后。 Google 不打算做 edge-to-edge 屏幕,甚至曲面屏。Google 希望保持简单、美观、干净。Google 做的手机,希望能让人联想起 Google 的特色——那个简单而有用的搜索框。 https://www.theverge.com/2017/10/4/16405184/rick-oste

DeepMind 开发的 WaveNet 使机器语音听起来更自然一些

DeepMind 开发的 WaveNet 使用机器学习生成声音样本,现已部署到 Google Assistant。机器(语音助手)的声音听起来会更自然一些。目前适用于英语(美国)和日语[1]。 TechCrunch 报道页面[1]有声音样本的对比,点击可感受新旧机器语言发音的差别。 WaveNet 是去年发布的[2]。它不是通过手动编码语法和音调规则来构建单词和语句的,而是让机器学习系统在话语中学习这些发音模式。首先使用真实语音训练神经网络。然后基于其所学使用一个统计学方法,生成全新的波形[3]。 这种办法开始时生成声音的速度很慢,2 秒的句子需要将近 2 分钟生成。经过提升,生成速度是之前的 20 倍,2 秒的语句只需 0.1 秒。模型现在能够使用更少的计算机资源、更快地生成波形,所以将其应用于 Google Assistant。WaveNet 还很容易应用到其他语言和口音,只需给模型一段时间的声音样本让其自己处理发音的细微差别(口音)即可。 Apple 的智能助手 Siri 的声音最近也进行了调整,借助于机器学习驱动的语音模型。与 Google 所不同的是,Apple 没有更深入地在样本水平上重新生成声音,而是在相对浅层次的 half-phones(半手机)或部分音素水平上作了改进。Apple 的机器学习模型执行的是某种情况下某个音该怎么发听起来更合适这样的问题。 1. https://techcrunch.com/2017/10/04/googles-wavenet-machine-learning-based-speech-synthesis-comes-to-assistant/ 2. https://plus.google.com/u/0/+GoogleFansPageBlogspotGFP/posts/SCRkpuTpTAk 3. http://fortune.com/2017/10/05/google-assistant-deepmind-wavenet-speech-ai/

Project Loon 有望从 Alphabet X 分离出去独立运营

网络气球项目 Project Loon 可能会从 Alphabet X 部门独立出去,成为 Loon Inc. 独立运营[1]。Alphabet X 部门负责若干“登月”技术的研发,Waymo 之前就是 X 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 美国境外领土波多黎各在遭遇飓风袭击三周后,岛上仍然大面积停电,通讯信号中断。Alphabet X 计划利用 Project Loon 为岛上 340 万居民提供无线通信[2]。 X 的这些太阳能驱动的氦气球,计划在波多黎各和美属维京群岛上空 19 km 处漂浮 6 个月,为 7 800 平方千米范围内居民提供无线网络。 FCC 已经授予 Alphabet 实验性许可证。Project Loon 现在在与本地电信服务商洽谈合作,在地面安装微型移动电话基站。 Project Loon 之前在新西兰和秘鲁都有比较成功的测试,但是在波多黎各能否按计划成功部署还存在较大变数,这是因为 X 涉嫌侵犯 Space Data Corp. 的两项无线网络专利。后者赢得一项动议,要求 X 必须分享 Project Loon 的技术数据。这意味着 Space Data Corp. 可能提起一项禁令,要求 X 停止使用其侵权技术直至法院作出裁决为止。 1. http://www.businessinsider.com/googles-parent-company-quietly-made-project-loon-a-corporation-2017-10 2. 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puerto-rico-looks-to-alphabets-x-project-loon-balloons-to-restore-cell-service/

Waymo 可能今年发布商用自动驾驶汽车

两个匿名消息源透露,Waymo 最早于今秋发布无人类驾驶员的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商用乘坐分享服务。 无法确定 Waymo 一定发布此服务。但至少表明,Waymo 相信其技术已经相当接近于商用级别。Waymo 的完全无人驾驶汽车网络,可能在今年或明年推出。 Waymo CEO 承受着来自 Larry Page 的压力,后者希望尽快将自动驾驶技术转变成商品。本来的目标是 2016 年底推出,与 FCA 达成生产面包车的协议使时间推迟。 Waymo 的服务很可能首先在凤凰城 Chandler 发布。这里天气良好,街道宽阔,行人稀少,更重要的是亚利桑那州对无人驾驶汽车有全国最宽松的法律。 Waymo 已经有所准备。公司建立了实时控制中心,让自动驾驶汽车与中心“电话”联系,复杂状况时由人类控制员向其提供最佳解决方案。远程实时监控,并对棘手的情况及时提供反馈的能力,是 Waymo 实现移除人类驾驶员目标的关键。 Waymo 也有诸多挑战。(1)测试中发现,控制中心的人力不足以尽快处理各种交通状况,常常需要人类驾驶员接管汽车。这意味着,Waymo 需要招聘和训练大量的人类控制员服务于控制中心。(2)Waymo 汽车左转控制一直存在问题,尤其是没有左转箭头标识来控制迎面而来的车辆时。Waymo 汽车还难以应对死胡同,以及没有很好的 3D 地图的大型商场停车场。 还有一些问题不属于技术难题,比如克莱斯勒召回其所有 Pacifica 面包车,使 Waymo 的今年部署 500 辆汽车的计划推迟。因为各种技术问题,Waymo 计划今年年初部署 100 辆汽车的目标也只实现了一半。 尽管如此,仍然可以说 Waymo 发布商用产品的日子,指日可待了。 Waymo 的主要竞争对手发布自动驾驶汽车的时间都定在 2020 甚至更晚一些。也就是说,即使 Waymo 明年年中发布此服务,也使其领先对手好几年。 这也是对那些持怀疑态度的、坚持认为自动驾驶汽车还很遥远的人士的最好回应。 https://arstechnica.com/cars/2017/10/report-waymo-aiming-to-launch-commercial-driverless-service-this-year/

政府向 Google 的数据请求次数创历史新高

Google 透明度报告 Google 发布 2017 年上半年的透明度报告。数据显示,政府对用户隐私数据的访问请求创历史新高。 2017 年上半年,Google 收到 48 941 个来自政府的数据请求,对应 83 345 个账户。Google 配合执行了其中的 65%。今年上半年的数据请求次数比 2016 年同期增加了 4 000 多份,且从 2009 年 Google 透明度报告发布以来持续增长。 政府越来越重视从科技公司获取信息来进行调查,或以国家安全为事由。国土安全部(DHS)已将社交媒体作为工具来监控移民,10 月 18 日生效的规定允许 DHS 收集美国移民的 Facebook 等社交账号的信息。警察还向 Amazon 请求声音数据来辅助调查谋杀案。 Apple 的透明度报告也显示,政府的国家安全请求次数创历史新高。Apple 收到来自美国政府的 13 250~13 499 份国家安全请求,是去年同期的 3 倍。Apple 满足了 70% 的请求。Apple 解释自己如何保护用户的信息使其安全而私密,Tim Cook 称隐私是“一项基本人权”。 Google 有很多服务存有用户各方面数据,数据请求对用户的影响可能更大。Google 之前挑战美国政府,声称自己有权披露这些请求。2013 年,微软和 Google 计划起诉美国政府,谋求公开讨论任何由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院(FISC)批准的监视令的权利,抗击封口令。 对于海外的数据,之前已报道,Google(还包括微软等其他公司)在不止一起案件中反抗美国政府的海外数据搜查令,尽管同时也有报道显示 Google 的立场有所后退。 https://plus.google.com/u/0/+GoogleFansPageBlogspotGFP/posts/HH2qszBUoqM 今年上半年,Google 最多可能收到 500 封国家安全函。国家安全函由 FBI 签署,不需要法官的批准。去年年底,Google 公布了 8 封国家安全函,作为披露政府对用户数据请求的努力。 https://plus.google.com/u/0/+GoogleFansPageBlogspotGFP/posts/XuHSvFyxsPV 当下,技术的发展和扩张,对人的安全的真正威胁,以及互联网用户对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