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成为 Google 用户(从 Google 搜索、Gmail 开始算)的第 10 个年头。如果从 YouTube 算,时间可能更长一些。回顾 10 年间登上 Google 搜索年度排行榜的一些关键词,有一些仍然很熟悉。
我作为用户能够感受到是,Google 的服务越来越好用。比如说 Google 搜索,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输入的句子,推荐更相关的关键词。我也开始使用 Google 今年发布的 Pixel 3a 设备,Android Police 将其列为“年度手机”。我个人对它是很满意的,它所提供的是正宗的 Android 体验,不满意的是它的电池电量。
很多 Google 的服务及产品我认为均体现了 Google 公司的承诺,即:致力于显著改善更多人的生活。
不只是理所当然地使用免费的服务,我还尽可能地使 Google 服务变得更好。比如说 Google Maps,最新的消息是 Google 街景图像达到了 1 000 万英里里程。事实上 Google 还允许每个人拍摄自己的街景照片(360 度照片),与世界各地的人分享。Google 本地向导则使无数商户、景点、酒店、餐馆的参考信息多起来。我觉得 Google Maps 不只是一个使用人数很多的服务,它变成了一个社区,有足够多的人严肃地贡献内容给它,丰富它,而且是自愿的、免费的。这是其他与之类似的服务暂时还不具备的。
Google 的使命一直是“整合全球信息”,Google 街景属于这个方面,我觉得更为重要和“功德无量”的事情,在于 Google 艺术与文化。现在打开 Google Arts & Culture 应用或网页,用户有机会了解全世界的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它可能是迄今最大的网络文化服务项目或者说网络博物馆之一,而且免费供所有人去体验。这个项目仍然在不断地成长。我们说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Google 在这方面做的事情可以说是把这句话落到实处,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
今年 Google+ 这个服务关闭了,也有一些新的服务比如 Google Recorder、Live Caption 出现,Grasshopper 应用则变得更好。其他一些常规服务如 Google Earth、Chrome 也都有变化和提升。Google+ 基本上是失败的,不过还有 Blogger、YouTube,这些平台也是用户自由发表观点的地方。我对 Google+ 的关闭没有太多不习惯,以前 Google Reader 关闭时所造成的不习惯更强烈。Google+ 在关闭之前曾出现了一个数据泄露状况,这在 Facebook 数据泄露事件之后显得很严重,我估计这可能也是 Google 决定终止此服务的一个原因。
对用户数据的收集,一个好的现象是 Google 现在做的更坦诚,给予用户更多的控制权。用户在 Google 搜索主页等界面可以立即打开一个页面查看、改变自己的数据设置,还可以定时删除自己的数据。Google Maps 的隐身模式也已经推出。
今年媒体对 Google 报道比较多的是 Google 雇员与公司的矛盾。与国防部的项目、审查版搜索引擎 Project Dragonfly、对涉嫌性骚扰高管的处理、涉嫌对保守派言论及相关雇员的打压,以及对组织公司雇员抗议活动的多位雇员的“报复”,作为关注 Google 公司的一个用户,我认为这些新闻也很重要。我的一个最明显的感受是,Google 公司看起来并不是“铁板一块”,公司的一个政策、领导的一句话,下面的人都热烈响应、拥护。事实是,雇员在很多事情上并不同意公司的做法,通过各种渠道(抗议活动、媒体报道、网络文章、公开信)我们看到了这些“不同意”意见的表达。
如果我们承认 Google 公司的很多雇员并不只是做事情的人,而是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看法,并有渠道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思考一下“Don't Be Evil”(不作恶)这条格言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条格言虽然被 Google 移除了,但仍然广为人知。我感觉它被滥用了。
“不作恶”显然不能应用到 Google 公司的所有人身上,因为某个决定并不是大家都同意、赞同、努力去做的,否则 Dragonfly 项目就不会被停止。这条格言也不能应用到某些人身上,比如说高管。我觉得“不作恶”在道德上是比较高的标准,然而我们并不能要求别人在道德上有高标准。
这样分析看来,“不作恶”是一种追求。通过互联网广告赚取收入,但也不一定要恶贯满盈,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每个人对“恶”的标准、甚至什么是“恶”的判断不同。比如说,与美国国防部的 AI 项目合作,有的人认为是很大的恶;可是在一些爱国者看来,不合作才是恶。这可能是它被滥用的一个原因。
你如果不思考自己对“恶”是怎么理解的,自己的标准何在,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就会混乱,同样性质、内容的事情,一会你觉得罪大恶极,一会你有觉得很合理。我们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比较“分裂”了,却没有察觉到。
比这更低级的,是我们可能把别人没有做到的道德上的高标准,作为自己在道德上追求甚至突破下限的理由。常见的一句话是“它都那样做”,潜台词是,我为什么不可以。这种情况属于完全没有理解“不作恶”等等比较高水准价值观的意义,或者是不去理解。这也是“不作恶”被滥用的一个原因。
外界对 AI 技术的使用一直存有疑虑,比如说 AI 技术上的歧视,或者把 AI 技术应用到大规模人口监控、军事技术方面是否应该。后者是 Google 与美国国防部 AI 项目合作所遇到的障碍。6 月 7 日,Google 发布了 AI 原则来规范、指导自己 AI 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尽管一个被作为担负监督职责的 AI 伦理委员会很快就失败了。我个人对 AI 的态度是中庸的,既有期待又有担心。毕竟 AI 都是人设计打造的,有人就可能有问题。所以如何在制度层面提前作好准备,或许是比较重要的。当然,制度也是人定的,可是我相信一个好的制度,是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的。
我很庆幸自己 10 年前的某个早上注册了现在所使用的 Gmail 账户。通过对 Google 服务的使用并借助 Google 所提供的搜索、YouTube 了解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提升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我作为用户能够感受到是,Google 的服务越来越好用。比如说 Google 搜索,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输入的句子,推荐更相关的关键词。我也开始使用 Google 今年发布的 Pixel 3a 设备,Android Police 将其列为“年度手机”。我个人对它是很满意的,它所提供的是正宗的 Android 体验,不满意的是它的电池电量。
很多 Google 的服务及产品我认为均体现了 Google 公司的承诺,即:致力于显著改善更多人的生活。
不只是理所当然地使用免费的服务,我还尽可能地使 Google 服务变得更好。比如说 Google Maps,最新的消息是 Google 街景图像达到了 1 000 万英里里程。事实上 Google 还允许每个人拍摄自己的街景照片(360 度照片),与世界各地的人分享。Google 本地向导则使无数商户、景点、酒店、餐馆的参考信息多起来。我觉得 Google Maps 不只是一个使用人数很多的服务,它变成了一个社区,有足够多的人严肃地贡献内容给它,丰富它,而且是自愿的、免费的。这是其他与之类似的服务暂时还不具备的。
Google 的使命一直是“整合全球信息”,Google 街景属于这个方面,我觉得更为重要和“功德无量”的事情,在于 Google 艺术与文化。现在打开 Google Arts & Culture 应用或网页,用户有机会了解全世界的各种不同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它可能是迄今最大的网络文化服务项目或者说网络博物馆之一,而且免费供所有人去体验。这个项目仍然在不断地成长。我们说文化是人类共同的财富,Google 在这方面做的事情可以说是把这句话落到实处,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
今年 Google+ 这个服务关闭了,也有一些新的服务比如 Google Recorder、Live Caption 出现,Grasshopper 应用则变得更好。其他一些常规服务如 Google Earth、Chrome 也都有变化和提升。Google+ 基本上是失败的,不过还有 Blogger、YouTube,这些平台也是用户自由发表观点的地方。我对 Google+ 的关闭没有太多不习惯,以前 Google Reader 关闭时所造成的不习惯更强烈。Google+ 在关闭之前曾出现了一个数据泄露状况,这在 Facebook 数据泄露事件之后显得很严重,我估计这可能也是 Google 决定终止此服务的一个原因。
对用户数据的收集,一个好的现象是 Google 现在做的更坦诚,给予用户更多的控制权。用户在 Google 搜索主页等界面可以立即打开一个页面查看、改变自己的数据设置,还可以定时删除自己的数据。Google Maps 的隐身模式也已经推出。
今年媒体对 Google 报道比较多的是 Google 雇员与公司的矛盾。与国防部的项目、审查版搜索引擎 Project Dragonfly、对涉嫌性骚扰高管的处理、涉嫌对保守派言论及相关雇员的打压,以及对组织公司雇员抗议活动的多位雇员的“报复”,作为关注 Google 公司的一个用户,我认为这些新闻也很重要。我的一个最明显的感受是,Google 公司看起来并不是“铁板一块”,公司的一个政策、领导的一句话,下面的人都热烈响应、拥护。事实是,雇员在很多事情上并不同意公司的做法,通过各种渠道(抗议活动、媒体报道、网络文章、公开信)我们看到了这些“不同意”意见的表达。
如果我们承认 Google 公司的很多雇员并不只是做事情的人,而是有自己的价值观和看法,并有渠道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思考一下“Don't Be Evil”(不作恶)这条格言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条格言虽然被 Google 移除了,但仍然广为人知。我感觉它被滥用了。
“不作恶”显然不能应用到 Google 公司的所有人身上,因为某个决定并不是大家都同意、赞同、努力去做的,否则 Dragonfly 项目就不会被停止。这条格言也不能应用到某些人身上,比如说高管。我觉得“不作恶”在道德上是比较高的标准,然而我们并不能要求别人在道德上有高标准。
这样分析看来,“不作恶”是一种追求。通过互联网广告赚取收入,但也不一定要恶贯满盈,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每个人对“恶”的标准、甚至什么是“恶”的判断不同。比如说,与美国国防部的 AI 项目合作,有的人认为是很大的恶;可是在一些爱国者看来,不合作才是恶。这可能是它被滥用的一个原因。
你如果不思考自己对“恶”是怎么理解的,自己的标准何在,那么在这个问题上就会混乱,同样性质、内容的事情,一会你觉得罪大恶极,一会你有觉得很合理。我们这个时候实际上已经比较“分裂”了,却没有察觉到。
比这更低级的,是我们可能把别人没有做到的道德上的高标准,作为自己在道德上追求甚至突破下限的理由。常见的一句话是“它都那样做”,潜台词是,我为什么不可以。这种情况属于完全没有理解“不作恶”等等比较高水准价值观的意义,或者是不去理解。这也是“不作恶”被滥用的一个原因。
外界对 AI 技术的使用一直存有疑虑,比如说 AI 技术上的歧视,或者把 AI 技术应用到大规模人口监控、军事技术方面是否应该。后者是 Google 与美国国防部 AI 项目合作所遇到的障碍。6 月 7 日,Google 发布了 AI 原则来规范、指导自己 AI 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尽管一个被作为担负监督职责的 AI 伦理委员会很快就失败了。我个人对 AI 的态度是中庸的,既有期待又有担心。毕竟 AI 都是人设计打造的,有人就可能有问题。所以如何在制度层面提前作好准备,或许是比较重要的。当然,制度也是人定的,可是我相信一个好的制度,是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的。
我很庆幸自己 10 年前的某个早上注册了现在所使用的 Gmail 账户。通过对 Google 服务的使用并借助 Google 所提供的搜索、YouTube 了解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提升了自己的生活质量。
评论
发表评论